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28 10:23:22 瀏覽次數(shù):5
地涌金蓮在西雙版納栽培得尤其多,因為該地區(qū)的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,幾乎每個村寨里都有佛教寺院,地涌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“五樹六花”(即佛經(jīng)中規(guī)定寺院里必須種植的五種樹,六種花。)之一,所以廣泛種植。在豐富燦爛的傣族文學(xué)作品中,地涌金蓮作為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征,多有出現(xiàn)。
地涌金蓮又名千瓣蓮花,原產(chǎn)中國云南省,四川省也有分布,系中國特產(chǎn)花卉。地涌金蓮叢生,植株矮小,一般高1米以下。地上部分由葉鞘層層重疊、形成螺旋狀排列,如樹桿狀,稱之為假莖。葉片濃綠色,長橢圓形,頂端銳尖,形似芭蕉葉,長約50厘米,寬可達(dá)20厘米。
觀花花期較長,可達(dá)250天左右,六枚苞片為一輪,頂生或腋生,金光閃閃,形如花瓣,層層由下而上逐漸展開,能持較長時間不枯萎,且鮮艷美麗而有光澤,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,而真正的花清香、柔嫩、嬌小,黃綠相間,包藏在苞片里面,苞片展開時才展現(xiàn)出來;又因其假莖低矮而粗壯,先花后葉,于早春開花時忽從地下涌冒而出,悄然綻放,使人驚奇,故有地涌金蓮之稱謂。
花卉多以美、香、色取勝,而地涌金蓮以奇壓倒群芳,它不僅花冠碩大,奇美,還有更令人拍案叫絕之處:當(dāng)它生長旺盛時,在假莖的葉腋中也能開出眾多的小花朵,形成“眾星捧月”的奇觀。
地涌金蓮怎么種植呢?中國南方常用地下栽培方法,春秋分株,栽植后必需即時澆水。秋末和初春在植株的周圍開一條溝施以腐熟有機(jī)肥,并在假莖根基部培以肥土,促進(jìn)生長開花。干旱時要適當(dāng)澆水,雨季時需即時排水。開花之后地上的部分假莖會逐漸枯死,要將它們砍掉,隔年才可以再發(fā)新芽。
露地栽培宜在春季,地植宜選擇庭院角隅或天井窗前一角的避風(fēng)高燥處,忌植于低洼或雨后積水的地方。春季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給,雨后要及時排水。秋末和早春需施以腐熟有機(jī)肥,并在假莖基部培以肥土,以促進(jìn)生長開花?;ê蠹偾o枯死,應(yīng)及時將其砍掉。在華南地區(qū)冬季應(yīng)用稻草或塑料薄膜包裹莖干,以防霜凍。待春天拆去包裝物,修剪枯枝爛葉,施入肥料即可。
用土可用垃圾泥5份、園土3份、堆肥2份混合配制,也可用草炭土加素砂混合使用。植株較喜肥,以堆肥、廄肥為宜,早春施于根際。過磷酸鈣、草木灰、米糠等亦應(yīng)少量施用。秋末需施以腐熟有機(jī)肥。干旱季節(jié)要適當(dāng)澆水,夏季氣溫高,需水量增加,晴天需早澆水、下午澆透水,以保證葉片鮮嫩豐盈。但忌雨淋或澆水過多造成積水。平日見有枯葉時應(yīng)及時摘除,免損其美。夏季高溫季節(jié)應(yīng)避免陽光直射。不耐寒,氣溫在10℃以下就應(yīng)移入室內(nèi),最好置于陽光可照射到的玻璃窗附近。適當(dāng)控制水分,室溫高時可往葉片上噴灑清水。每年春季換盆。
地涌金蓮喜光植物喜光照充足,喜溫暖,在0℃以下低溫,地上部分會受凍。
地涌金蓮喜肥沃、疏松土壤。易移栽。多生于山間坡地或栽于庭園內(nèi);海拔1500-2500米。
地涌金蓮的花序直立,直接生于假莖上,密集如球穗狀,長20-25厘米,苞片干膜質(zhì),黃色或淡黃色,有花2列,每列4-5花;合生花被片卵狀長圓形,先端具5 (3+2) 齒裂,離生花被片先端微凹,凹陷處具短尖頭。
地涌金蓮的漿果***狀卵形,長約3厘米,直徑約2.5厘米,外面密被硬毛,果內(nèi)具多數(shù)種子;種子大,扁球形,寬6-7毫米,黑褐色或褐色,光滑,腹面有大而白色的種臍。
地涌金蓮原產(chǎn)中國云南,為中國特產(chǎn)花卉。
地涌金蓮假莖的葉腋處為真正的小花朵,清香、嬌嫩,黃綠相間,更添一份精巧的美麗,花期長達(dá)半年之久。
地涌金蓮的植株叢生,具水平向根狀莖。假莖矮小,高不及60厘米,基徑約15厘米,基部有宿存的葉鞘。
地涌金蓮的葉片長橢圓形,長達(dá)0.5米,寬約20厘米,先端銳尖,基部近圓形,兩側(cè)對稱,有**。
地涌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“五樹六花”之一,也是傣族文學(xué)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征。云南民間還利用其莖汁解酒、解毒,制作止血藥物,現(xiàn)北京植物園熱帶溫室已引種栽培這一美麗的植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