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28 21:04:46 瀏覽次數(shù):6
一﹑實驗目的
1.學習用實驗方法繪制R﹑L﹑C串聯(lián)電路的幅頻特性曲線。
2.加深理解電路發(fā)生諧振的條件﹑特點﹑掌握電路品質(zhì)因數(shù)(電路Q值)的物理意義及其測定方法。
二﹑實驗設備
序號 | 名稱 | 型號與規(guī)格 | 數(shù)量 | 備注 |
1 | 低頻信號發(fā)生器 | 1 | DG03 | |
2 | 交流毫伏表 | 1 | ||
3 | 雙蹤示波器 | 1 | ||
4 | 頻率計 | 1 | DG03 | |
5 | 諧振電路實驗電路板 | R=33Ω﹑2.2K C=2400F L=約200mH | DG07 |
三﹑實驗目的
1.按圖6-1組成監(jiān)視﹑測量電路,用交流毫伏表測電壓,用示波器監(jiān)視信號源輸出 ,令其輸出電壓Ui≤3V,并保持不變。
| 1 * |
圖6-1
2. 找出電路的諧振頻U率fO,其方法是,將毫伏表接在R(330Ω)兩端, 令信號源的頻率由小逐漸變大(注意要維持信號源的輸出幅度不變),當UO的讀數(shù)為最大時,讀得頻率計上的頻率值即為電路的諧振率fo,并測量UO與UL值(注意及時更換毫伏表的量限)。
3. 在諧振點兩側,按頻率遞增或遞減500Hz或1KHz,依次各取8個測量點,逐點測出UO,UL,UC之值,記入數(shù)據(jù)表格。
F(KHZ) | ||||||||||||||
UO(V) | ||||||||||||||
UL(V) | ||||||||||||||
UC(V) | ||||||||||||||
Ui=3V ,R=330Ω,FO=, Q=, f2-f1= | ||||||||||||||
4. 改變電阻值,重復步驟2,3的測量過程。
F(KHZ) | ||||||||||||||
UO(V) | ||||||||||||||
UL(V) | ||||||||||||||
UC(V) | ||||||||||||||
Ui=3V ,R=2.2KΩ,FO=, Q=, f2-f1= | ||||||||||||||
五﹑實驗注意事項
1. 測試頻率點的選擇應在靠近諧振頻率附近多取幾點,在變換頻率測試前,應調(diào)整信號輸出幅度(用示波器監(jiān)視輸出幅度),使其維持在3V輸出。
2. 在測量UC和UL數(shù)值前,應將毫伏表的量限量改大約十倍,而在測量UL與UC時毫伏表的“+”端接C與L的公共點,其接地端分別觸L和C的近地端N2和N1。
3.實驗過程中交流毫伏表電源線采用兩線插頭。
六.預習思考題
1.根據(jù)實驗線路板給出的元件參數(shù)值,估算電路的諧振頻率。
2.改變電路的哪些參數(shù)可以使電路發(fā)生諧振,電路中R的數(shù)值是否響影諧振頻率值?
3.如何判別電路是否發(fā)生諧振?測試諧振點的方案有哪些?
4.電路發(fā)生串聯(lián)諧振時,為什么輸入電壓不能太大,如果信號源給出3V的電壓, 電路諧振時,用交流毫伏表測UL、UC,應該選擇用多大的量限?
5.要提高R、L、C串聯(lián)電路的品質(zhì)因數(shù),電路參數(shù)應如何改變?
6.本實驗在諧振時,對應的UL與UC是否相等?如有差異,原因何在?
七、實驗報告
1.根據(jù)測量數(shù)據(jù),繪出不同Q值時三條幅頻特性曲線
UO=f(f),UL=f(f),UC=f(f)
2.計算出通頻帶與Q值,說明不同R值時對電路通頻帶與品質(zhì)因數(shù)的影響。
3.對兩種不同的測Q值的方法進行比較,分析誤差原因。
4.諧振時,比較輸入電壓UO與輸入電壓Ui是否相等?試分析原因。
5.通過本次實驗,終結、歸納串聯(lián)諧振電路的特性。
6.心得體會及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