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25-11-02 00:28:01 瀏覽次數(shù):4
吐(拼音:tǔ,tù)是漢語通用規(guī)范一級(jí)漢字(常用字) ,最早見于《說文》小篆 ,本義指使東西從嘴里出來,引申指唾棄、拋棄、長出、嘔吐等。
字源演變
吐,形聲字。從口,土聲。“吐”,從口,說明與口的動(dòng)作有關(guān);“土”為泥土、沙土?!翱凇薄巴痢睘椤巴隆?,可理解為口內(nèi)有土,從嘴里出來?!墩f文·口部》“吐,寫也。”“寫”即“瀉”,傾倒之意?!巴隆钡谋玖x為東西從口中出來由口吐義亦可引申指發(fā)出(聲音)、說出(話語)義,進(jìn)一步引申出吐露義,由吐露義引申出(花)開放義。
《玉篇·口部》:“吐,口吐?!薄对姟ご笱拧と崦瘛罚骸叭釀t茹之,剛則吐之?!庇煽谕铝x引申指唾棄、拋棄義。以上諸義讀為“tǔ”。“吐”讀tù時(shí),義同“嘔”,即今日所說的嘔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