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28 11:32:52 瀏覽次數(shù):3
百合竹屬常綠小喬木。百合竹的美與它的吉祥名字分不開。它具有細長瀟灑的葉子,翠綠的葉色,其莖節(jié)表現(xiàn)出貌似竹節(jié)的特征,卻不是真正的竹。中國有“花開富貴,竹報平安”的祝辭,由于百合竹莖葉纖秀,柔美優(yōu)雅,極富竹韻,故而很得人們喜愛。百合竹管理粗放,病蟲害少,容易栽培,并象征著“大吉大利”。
植物在風水學上應用的范圍很廣泛,有用來擋煞,也有用來催財。不過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,以為放植物就一定是好。其實,利用放植物的方法來增旺風水也是大有學問的。
在風水法中,百合竹是用來催官運催學業(yè)的。如果明年要考學升官或者寫作的話,可在家中的文昌位擺四顆百合竹,而文昌塔、毛筆架也同樣具有催官運催學業(yè)的作用。這幾樣可以同時使用,用來增加文昌位的力量。
放在財位的植物宜大葉,切忌種一些葉子呈尖長形的植物。園藝花卉網(wǎng)提醒你:百合竹不宜擺在財位,將其擺放在財位或煞位只會令到運勢轉差,有很多人都會誤解百合竹為增進財運的風水物品,其實這個名字只是后來的人加上去的,在全屋的財位放置百合竹會導致財運上有損失。
夏秋季高溫多濕季節(jié),對百合竹生長十分有利,是其生長最佳時期。它對光照要求不嚴,適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長,光照過強、曝曬會引起葉片變黃、褪綠、生長慢等現(xiàn)象。
百合竹性喜陰濕高溫,耐澇,耐肥力強,抗寒力強;喜半蔭的環(huán)境。適宜生長于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或半泥砂及沖積層粘土中,適宜生長溫度為20—28℃,可耐2—3℃低溫,但冬季要防霜凍。
所以在大田栽植,應搭1.7—1.8米高的遮陽網(wǎng)蔭棚,以75%遮光率為宜,創(chuàng)造半陰陽、散射光照的環(huán)境。尤其是4—9月,要避免強光照直射,曝曬或過干旱,否則易使葉面粗糙,枯焦,生勢弱,葉片缺乏光澤,降低觀賞價值。在生長季節(jié)應經(jīng)常保持土壤濕潤,并常向葉面噴水或灑水,以增加空氣的濕度;遇大雨應排清田間積水,以防倒伏。冬季要注意防寒、防霜凍,溫度在10℃以下葉片會泛黃萎落。此時,土壤應干干濕濕為宜,但不宜干旱,也不宜過濕,要減少澆水和停止施肥。
百合竹長勢、發(fā)根長芽力強,常采用扦插繁殖,只要氣溫適宜整年都可進行。一般剪取不帶葉的莖段作插穗,長5—10厘米,最好有3個節(jié)間,插于砂床中或半泥砂土中。在南方春、秋季一般25—30天可萌生根、芽,35天可上盤或移栽大田。
百合竹性喜陰濕高溫,耐澇,耐肥力強,抗寒力強;喜半蔭的環(huán)境。百合竹適宜生長于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或半泥砂及沖積層粘土中,適宜生長溫度為20—28℃,可耐2—3℃低溫,但冬季要防霜凍。
夏秋季高溫多濕季節(jié),對百合竹生長十分有利,是其生長最佳時期。它對光照要求不嚴,適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長,光照過強、曝曬會引起葉片變黃、褪綠、生長慢等現(xiàn)象。
種植百合竹具有產量高,經(jīng)濟效益高優(yōu)勢,目前一般市場價每株可達3~5元以上,每畝可種植1.8~2.5萬株,一年畝產值可達3~5萬元。栽培百合竹在春季驚蟄開始,12月中下旬可收獲,該品種管理粗放,可選擇土壤疏松、肥沃的稻田,坡地栽培。
北方購買百合竹在春季較好,買回后即進入適宜生長期。冬季有供暖設施的也可在年節(jié)前購買。盆栽應挑選葉片濃綠有光澤、金邊條紋鮮亮、無干尖、無脫腳、株高30厘米以下、有3個至6個分枝的健壯植株。水養(yǎng)各種造型的,要選莖干粗細均勻、造型優(yōu)美、基部及根系無腐爛的植株。特別提醒的是,百合竹在堿性土和干燥的氣候中生長不良,葉也生長瘦弱,葉色暗淡無光澤,應予以注意。
百合竹,別名竹蕉、富貴竹,萬年竹,開運竹、富貴塔、竹塔、塔竹。放在文昌位又叫文昌竹(通常放4支)。屬百合科龍血樹屬。原產于非洲西部的喀麥隆。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,主要作盆栽觀賞植物,觀賞價值高,并象征著"大吉大利",名字也是因此而出的。
1970年后,被大量引進中國作觀賞之用,現(xiàn)在為中國常見的觀賞植物,也頗受國際市場歡迎。
百合竹常綠灌木,株高1m以上,植株細長,直立上部有分枝。根狀莖橫走,結節(jié)狀。葉互生或近對生,紙質,葉長披針形,有明顯3~7條主脈,具短柄,濃綠色。
百合竹為傘形花序有花3~10朵生于葉腋或與上部葉對花,花被6,花冠鐘狀,紫色。漿果近球球,黑色。百合竹屬多年生常綠草本,株高可達1.5~2.5米高以上,如作商品、觀賞,栽培高度為80~100厘米為宜,多栽培于園圃中,也有野生,喜陰濕,莖葉肥厚,葉深綠色,主要作觀賞植物。
百合竹如作商品觀賞,栽培高度為80~100厘米為宜,多栽培于園圃中,喜陰濕,莖葉肥厚,其品種有綠葉、綠葉白邊(稱銀邊)、綠葉黃邊(稱金邊)、綠葉銀心(稱銀心),主要作盆栽觀賞植物,莖節(jié)貌似竹卻非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