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28 10:41:40 瀏覽次數(shù):2
糖瓜是古老的漢族傳統(tǒng)名點,即是春節(jié)年節(jié)食品又是祭祀用品(祭***)。過去講廿三那天要祭灶王,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、關東糖供著,既有在他升天到***那兒稟報時,請他多多美言之意,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爺?shù)淖觳蛔屗嗾f之心。北京有這么一句歇后語:“灶王爺升天---好話多講”。
對于糖瓜的來源主要有兩個說法:
說法一
《后漢書》「陰興傳」記載南陽(河南境內)陰子方于臘日以黃羊祭灶,受了***的祝福,因而發(fā)跡,三世繁昌,周處(二四○—約二九九)的《風記》則說:「今吳以臘月廿四日夜記。。宗懔(約四九八—五六五)的《荊楚歲時記》記荊楚一帶的祭灶習俗則是在臘日(十二月八日)「并以豚酒祭***」。由祭灶的供品看來,人們對這位會打小報告的***,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。早先還用黃羊、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,到后來干脆就酒將他灌醉。宋朝以降,***根本就成了被開玩笑的對象。宋人祭灶使用一種稱為「膠牙餳」的灶糖,用意非是使***上天后說些甜言蜜語。也有人說是要讓***的齒牙被糖黏住,說不出話來。北方常見的灶糖有所謂的「糖瓜」,就是麥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蘆或瓜形。另一種「關東糖」,是以江米磨粉加飴糖制成,又硬又脆,可以久存。
說法二
習慣上,商家到歲末,就要清算全年的帳務。所以送灶同時也是催債、討債者絡繹不絕于途的時候。不過,討債最多只到除夕。一等吃過年夜飯,就算沒收到債款,主客見面時,也得拱起手來互道恭喜。所以北方有句俗話說:「要命的關東糖,救命的餃子」(除夕吃餃子),就是形容這種情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