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28 10:41:32 瀏覽次數:19
薄殼生活于鹽度較高的外海灣或島嶼的灘涂中,群聚生活,在殼內的肉體長出一條線申到體外形成足絲,幾十個薄殼用足絲連到一起,并附著在巖石或泥沙中,潮汕地區(qū)稱之為“薄殼凳”。在過去,窮苦人家養(yǎng)了一群只會吃的孩子,一種家庭累贅,就比喻為一群“薄殼凳”。
薄殼是依附在海底的巖石或者養(yǎng)殖者專門做的“薄殼埕”上生長的,采摘時需要人工潛入水中用刀割出。采摘薄殼在潮汕稱之為“洗薄殼”。采摘者在清晨三、四點就得出發(fā),把船開到有薄殼的地方,然后脫下衣服,裸體潛入冰冷刺骨海中,憋氣倒爬執(zhí)著前端帶有小鏟子的網袋,將薄殼連土割入網袋,再由船上的人協(xié)助拉上水面,再把薄殼傾入綁在船舷的大竹籮洗去泥土,另換人下海采割。這樣連續(xù)作業(yè),必須是水性好,體魄壯的成年男性才能勝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