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28 10:33:36 瀏覽次數(shù):15
北椋鳥(學(xué)名:Sturnus sturninus)雀形目椋鳥科,全長約18厘米,背部深色,腹部白色,屬于候鳥。棲息于闊葉林或田野內(nèi),食植物果實,種子,昆蟲。 叫聲變化多段,善模仿。多棲息于平原地區(qū)或海拔500-800米的田野,營巢于樹洞和墻縫中。主要以昆蟲為食,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。繁殖期5-6月,每窩產(chǎn)卵通常5-7枚,雛鳥晚成性。
該物種的模式產(chǎn)地在西伯利亞達烏爾地區(qū)。
體型略小(18厘米)、背部深色的椋鳥。背部閃輝紫色;兩翼閃輝綠黑色并具醒目的白色翼斑;頭及胸灰色,頸背具黑色斑塊;腹部白色。與紫背椋鳥的區(qū)別在頸背斑塊黑色且頸側(cè)無栗色。虹膜-褐色;嘴-近黑;腳-綠色。
雌鳥,上體煙灰,頸背具褐色點斑,兩翼及尾黑。亞成鳥淺褐,下體具褐色斑駁。
典型的椋鳥沙啞哨音及嘶叫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