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28 09:24:02 瀏覽次數(shù):12
焦圈是一種北京地區(qū)漢族傳統(tǒng)名點(diǎn)。本品色澤深黃,形如手鐲,焦香酥脆,風(fēng)味獨(dú)特。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。老北京吃燒餅愛夾焦圈,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。
焦圈是一種古老的食品。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,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(chǎn)品廣告詩:"纖手搓成玉數(shù)尋,碧油煎出嫩黃深,夜來春睡無輕重,壓褊佳人纏臂金。"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·谷部》也有記載:"入少鹽,牽索扭捻成環(huán)釧之形,油煎食之。"焦圈可貯存十天半月,質(zhì)不變,脆如初,酥脆不皮,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。
要說上品的焦圈,講究炸出來色兒深黃,油亮光滑,小巧玲瓏,形同手鐲一般。這焦圈別看不起眼,它也是皇家的傳承,據(jù)說最早是皇上老兒的吃食。
在老北京的師傅當(dāng)中,做焦圈最出名的當(dāng)屬當(dāng)年興盛館的鄔殿元老師傅。早在30年代,鄔師傅靠一個粥鋪為生,就以這個焦圈為主,據(jù)老人講,那個焦圈做的,放上一個多星期,焦圈愣不發(fā)皮,照樣脆生。
再后來比較有名像什么南城的焦圈王--王文啟老師傅。還有東城隆福寺小吃店的馬慶才師傅,這些都是做焦圈的大腕兒。
其實,老幾位別小瞧了這個簡單普通的焦圈,這中間的講究多了。先說這個面,可不能隨隨便便的什么面都成,那講究的是張家口一帶的口麥磨的面,您要問為什么?聽我慢慢道來:這口麥紅皮圓粒,因此炸出來的焦圈個大而脆。當(dāng)然了如果您是在家做,實在找不到這個面,您就用3成的一等粉,7成的標(biāo)準(zhǔn)粉代替。
焦圈是一種北京特有的炸制食品,碗口大小,形似西方的炸面包圈,但口感更酥脆??少A存十天半月,質(zhì)不變,酥脆不皮。焦圈常作為另一種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兒的配菜食用。
老北京的焦圈,男女老少都愛吃,酥脆油香的味兒,真叫人吃不夠。北京人吃燒餅,常愛夾焦圈,喝豆汁也必吃焦圈。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,制作比較麻煩,由于勞效太低,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,故有一段時間常斷檔。說到炸焦圈,北京人都知道一個“焦圈俊王”,原是“南來順”職工,已故去。他的技藝一般人不能與之相比,炸出的焦圈個個棕黃,大小一般,特別是具有香、酥、脆的特點(diǎn),放在桌上,稍碰即碎,絕無硬艮的感覺。
北京護(hù)國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制作的焦圈,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(xié)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。
材料準(zhǔn)備
面粉500克、溫水300毫升、無鉛泡打粉3克、堿面2克、鹽1克、食用油50克
制作步驟
1、將面粉、泡打粉、堿面、鹽混合均勻。
2、緩緩加入溫水,邊加邊攪拌。
3、用手揉成面團(tuán)。
4、加入食用油50克反復(fù)壓揉至滋潤光滑稍軟的面團(tuán)。
5、蓋上保鮮膜,餳發(fā)3個小時。(餳制過程中每隔一小時要揉制一下)
6、取出面團(tuán)搟成碗邊薄厚的面片,再切成5厘米寬。
7、將寬面片切成2厘米寬的窄條,每兩個劑相疊,用小刀中間切一刀,兩邊不能切通,稍連一點(diǎn)。
8、輕輕扯開切口,形成封閉的面圈,
9、油燒至6成熱,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頭下油鍋,隨即用筷子從中間撐開在油鍋中轉(zhuǎn)圈,使之成手鐲形。
10、定形后翻面,炸至棗紅色出鍋控油,即可。
焦圈在連續(xù)高溫中炸制而成,是高熱量、高油脂類食物,主要含有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其它營養(yǎng)元素甚少。
| 食物名稱 | 焦圈 | 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100克 |
| 熱量(千卡):530 | B1硫胺素(毫克):0 | CA鈣(毫克):24 |
| 蛋白質(zhì)(克):6.9 | B2核黃素(毫克):.01 | MG鎂(毫克):103 |
| 脂肪(克):34.9 | B5煙酸(毫克):8.4 | FE鐵(毫克):0 |
| 碳水化合物(克):47.1 | VC維生素C(毫克):1 | MA錳(毫克):1.5 |
| 膳食纖維(克):1.8 | VE維生素E(毫克):1.36 | ZN鋅(毫克):1.65 |
| 維生素A(微克):0 | 膽固醇(毫克):0 | CU銅(毫克):.2 |
| 胡羅卜素(微克):3.6 | 鉀(毫克):263 | P磷(毫克):157 |
| 視黃醇當(dāng)量(微克):5.7 | 鈉(毫克):762.2 | SE硒(微克):11.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