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百科知識 > 城下之盟的典故和意思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30 03:20:37 瀏覽次數(shù):4
城下之盟指在敵軍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辱性盟約。在句中一般作主語、賓語。
成語出處
春秋·左丘明《左傳·桓公十二年》:“大敗之,為城下之盟而還?!?/p>
后世據(jù)此典故引申出成語“城下之盟”。
敵**隊兵臨城下,抵擋不住,被迫與敵人簽訂的和約。語出《左傳.桓公十二年》。后用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簽訂的屈辱性條約。
出自《左傳.桓公十二年》楚伐絞,軍其南門。莫敖屈瑕曰:「絞小而輕,輕則寡謀。請無捍采樵者以誘之。」從之。絞人獲三十人。明日,絞1>人爭出,驅(qū)楚役徒2>于山中。楚人坐3>其北門,而覆4>諸5>山下,大敗之。為城下之盟而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