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29 05:18:26 瀏覽次數(shù):2
解釋:
不攻自破 bùgōng-zìpò
[be self-defeating;collapse of itself] 不用攻擊,自己就破滅或站不住腳,比喻事物的荒謬
造天而逆人,宜不攻而自破矣?!巍W陽修《賀平貝州表》
不攻自破 成語解釋
【解釋】無須攻擊,自己就會破滅。形容論點站不住腳,經(jīng)不起反駁或攻擊。
【出處】晉·干寶《晉記》:“是故不攻而自敗也?!碧啤ゎ櫟抡隆渡现袝T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也。”
【示例】郢都無主,~。 ◎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七十六回
【近義詞】理屈詞窮、莫名其妙、豈有此理
【反義詞】無懈可擊、久攻不下、堅如磐石
【語法】復(fù)句式;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漏洞太多,不堪一擊
意思就是不用攻擊就自行崩潰。形容防御薄弱,不堪一擊。比喻言論或情節(jié)不待批駁就露出破綻。
讀音
[bù gōng zì pò]
引證
晉·劉粲《請***愍帝表》:子業(yè)若死,民無所望,則不為李矩、趙固之用,不攻而自破矣。
例句
他又重新出現(xiàn)在比賽場上,退役傳言不攻自破。
意思:不用攻擊就自行崩潰。形容防御薄弱,不堪一擊。比喻言論或情節(jié)不待批駁就露出破綻。
“不”的基本含義為副詞;引申含義為用在動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,構(gòu)成形容詞,如不去、不多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不”也常做副詞,表示無須前面的先決條件而出現(xiàn)后面的行為和狀態(tài),如不問而知、不寒而栗。